【2012/01/28 經濟日報】
市場多空氣氛詭譎多變,若能依循國際投資大師彼得林區(Peter Lynch)的選則法則,篩選「穩定度高、低競爭性」的個股進場,不失為龍年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投資策略。
彼得林區是著名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創始人。他於1968年進入富達投顧擔任分析師,並於1977年開始掌管當時只有2,200萬美元資產的麥哲倫基金,主要投資美國國內的有價證券。在彼得林區的操盤下,麥哲倫基金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,到了1987年,也就是十年之後,該基金持有人數已超過100 萬人,資產成長至84億美元,績效卓著。
彼得林區偏好穩定,競爭低的行業,最好是具有某種獨佔性,且是市場較不注意的冷門股。
根據彼得林區在股市的投資哲學,若體現成為具體的選股法則,則包括本益比、營收成長率、稅前盈餘成長率、負債比率等,都是選股的重要衡量標準。 對照在台股上,則可以「本益比小於20」、「近二年營收成長率,平均大於25%」、「近五年稅前淨利成長率,平均大於7%」、「最近一季負債比例小於30%」等為標準。
篩選出台股盤面上的「彼得林區概念股」,這些個股即便在大環境不景氣時,仍可擁有防禦特色,倘若景氣反轉向上,則更有機會率先突圍而出,股價率先表態成為領頭羊。
主計處預估今年台灣各季度國內生產毛額(GDP)年成長率與上市公司的企業獲利預估,多將於第一季落底後逐季回升。
因此對於大盤後市應可不須悲觀,而「彼得林區概念股」的表現,可謂攻守兼備。
圖/經濟日報提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