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

電子小將-鴻碩 技嘉 建準 超眾

鴻碩(3092),是一家資本額6.3億元的中小型公司,2010年五月十日以23元承銷價掛牌,股價曾經大漲超過70元,但從此一路走跌,業績也一年不如一年,一二年還陷入虧損,總經理魯憶萱表示:「天天都有投資人打電話來罵。」雖然鴻碩在螢幕傳輸連接器,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,一年產量高達1億4000萬條,說它是「隱形冠軍」並不為過,但上市之後,「爛公司」、「騙錢」之聲始終跟著鴻碩。但今年以來,鴻碩股價出現大逆轉,從十元低檔徘徊,暴衝至十八元,漲幅將近一倍,今年首季每股賺0.08元,預估今年每股盈餘可望由負轉正。

股價會說話 全球都在瘋中小型股
郭彥麟所講的「中小型科技股的結構轉變」,不難想像,就是指智慧型手機、平板等行動通訊裝置所掀起的驚濤駭浪,已經淹沒了PC(個人電腦)產業,過去跟著PC產業風光多年的中小型科技股,都只能被迫迎接全新的調整。PC產業的慘況,已不在話下。根據研究機構IDC調查,一三年PC出貨量衰退將近10%,報告指明「這是PC最嚴重衰退的一年。」IDC台灣區研究副總監江芳韻指出,「PC要重回過去一年20%的成長,是不可能了。」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進一步指出,大環境不佳以外,美國科技業如高通等,改走低價路線,而中國科技業則從低階製造往高階移動,再加上南韓、日本科技產業,重視「CP值(性價比)」的台灣電子業,頓失特色,遭到國際大廠的「四面夾擊」。「尤其,台灣中低階零組件廠的訂單,被陸廠吃走,是早晚的事!」楊勝帆指出,「只要技術難度不高、量很大,需要拚價格的,陸廠一定全部自己來做,台廠的生存空間必然遭到壓縮。」但奇怪的是,從一四年年初回頭一看,卻發現不少應該特別慘澹的PC零組件廠,一來沒受PC產業不景氣影響,二來也沒被搶單的陸廠壓著打,在PC產業最寒冷的一三年,他們的營收反而持穩,甚至逆勢上揚,上演了一齣令人跌破眼鏡的戲碼。 

跨界出擊成趨勢   產品線從單項擴展至全面
技嘉(2376)逆轉勝的故事,也是中小型PC零組件廠「轉骨翻身」的背後道理。他們一一打破以往專注單一領域的習性,跨產品、轉領域、建門檻,不再固守衰敗的PC陣營,為求生存,靈活前進。

緊抓高毛利商機   伺服器及車用組件成新藍海
建準(2421)之所以能穩占伺服器散熱風扇的勝場,與風扇馬達技術門檻高,競爭對手僅有日、德,陸廠尚不成氣候有關,因此無懼陸廠低價搶單的壓力。同樣靠著技術實力,跨足新領域,也不怕搶單的,還有在今年初寫下百元股價驚奇的散熱模組超眾。超眾(6230)的競爭力並非風扇,而是熱導管。超眾雖然有約五成營收來自筆電,但一三年推出抽取式伺服器,主打輕薄的熱板,大獲好評,一三年伺服器就出貨高達700萬套,較前年成長四成左右,致使一三年營收也跟著成長12.6%,股價當然也創下新高點。建準、超眾另外相中的其他新領域,就是汽車的散熱模組。超眾以導熱軟管,運用於車頭燈,已獲得日系車廠認證;而建準在已打入歐系車廠坐椅、行車控制電腦散熱風扇之後,下一個目標跟超眾一樣,也是鎖定日系車廠,並瞄準商機更大的車頭燈散熱模組。
如今,建準的伺服器風扇,在全球市占率高達三成以上,和台達電約在伯仲之間,兩家公司就囊括全球伺服器散熱風扇將近八成的市場。


下一條路邁向整合   日本經驗 大併購潮將起
不只是連接器、散熱模組,幾乎所有PC零組件,都在想盡辦法轉型,包括印刷電路板、被動元件,都依據自己在產業的地位、技術優勢,謀求轉型之路,掙脫PC低迷的漩渦。然而,因零組件族群,規模小,包袱輕,靈活度較系統組裝廠高,一轉型就立竿見影,也變成資金率先追捧的標的。

鴻碩,是一家資本額6.3億元的中小型公司,2010年五月十日以23元承銷價掛牌,股價曾經大漲超過70元,但從此一路走跌,業績也一年不如一年,一二年還陷入虧損,總經理魯憶萱表示:「天天都有投資人打電話來罵。」
 
雖然鴻碩在螢幕傳輸連接器,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,一年產量高達1億4000萬條,說它是「隱形冠軍」並不為過,但上市之後,「爛公司」、「騙錢」之聲始終 跟著鴻碩。但今年以來,鴻碩股價出現大逆轉,從十元低檔徘徊,暴衝至十八元,漲幅將近一倍,今年首季每股賺0.08元,預估今年每股盈餘可望由負轉正。
股價會說話   全球都在瘋中小型股
 其實,鴻碩只是跟隨著台灣中小型科技股爆發的一個縮影。去年年底至今年初以來,中小型科技股股價漲幅超過五成至一倍以上的,比比皆是。他們或許在某個小領 域特別獨到,但公司資本額沒辦法跟龍頭企業比,營收規模也不算大,股價甚至都曾經慘兮兮,可是短短這幾個月以來,中小型股像被施了神奇的魔法一樣,股價、 業績都跟著大躍進。
把全球股市拿來掃一遍,近來中小型股的爆發,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。以美國中小企業為成分股的羅素2000指數,近一個月以來漲幅超過10%,去年更漲了接近四成;相較以大型股為主的標準普爾500指數、道瓊工業指數,近一個月漲幅只有個位數,中小型股的確是格外亮眼。
美股如此,陸股亦然。陸股深證綜合指數今年以來跌幅接近10%,但深圳證交所發布、中小型企業的創業板指數,卻異常生猛,今年以來波段漲幅高達17.8%。
今年二月以來,台股上櫃指數,幾乎天天上漲,指數創下三3年來的新高;反觀上市指數,還在8700百點附近遊走;而且,上櫃指數單日成交量放大到499億元,接近上市指數成交量的二分之一;過去,兩項指數成交量的差距可以達到約七倍。
中小型股憑什麼夯?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郭彥麟曾指出,過去二、三年,國際資金投資人冷落中小型的科技股,而把資金挪往非科技股,或者在香港掛牌的中國科技股,但時過境遷,中小型的科技股出現明顯的結構轉變,投資價值浮現,讓他們再度獲得資金的青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