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

「全球完美風暴」逐步成形

【2012/06/15 經濟日報】
中 國大陸宣布調降利率,與前不久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合併觀察,說明中國決策當局面對新一波的國際與國內衰退壓力已嚴陣以待;美國的第3輪量化寬鬆也蓄勢待發, 只是原本的時機意外地受到歐債危機的惡化而有所推遲——歐債危機導致大量避險資金自歐洲轉往美債,使美債孳息降到了空前的低水平,而這原本就是量化寬鬆及 「扭轉操作」的政策目的;至於歐洲,希臘之外另一個更大的麻煩西班牙果然出現,索羅斯警告,時間只有3個月了,因為到時唯一的救世主德國自己也可能出現麻 煩。
這不禁令人想起「末日博士」羅比尼去年在《金融時報》刊文提出的預警:《2013:全球完美風暴》。事隔1年之後的今天,相關的脈絡逐漸浮現,全球整個形勢確實正有朝「完美風暴」發展的趨勢,仔細梳理,主要有3個發展邏輯:

頭一個,是幅員與地區上的擴散。2008,風暴源頭華爾街,在美國;2010,歐債危機,在歐洲,並且有從一早的歐南(歐豬)國家擴散到更大範圍的歐 洲;2011,阿拉伯之春,延燒到中東與北非;2012,中國經濟指標出現警訊,接下去,很可能是巴西、俄羅斯及印度等新興大國。此等危機不斷蔓延的現 象,主要是通過全球製造業產業鏈,與全球金融業產業鏈的產業生態效應,是「全球化」的邏輯,一榮俱榮,一枯俱枯。

二是槓桿—泡沫—政策的循環。2008年9月雷曼破產引發世紀金融海嘯,但更早的源頭是早1年引爆的美國次貸危機,這個危機的伏筆則是高槓桿作用下形成的 巨大房市泡沫。簡單說,就是高槓桿形成大泡沫,泡沫破滅引爆危機;一個危機後,引爆更多不同危機,幾乎每個危機背後都有泡沫,都是高槓桿操作的結果。

泡沫終於破了,為了矯正錯誤,企業與銀行開始「去槓桿化」,這樣的調整過程顯然不能避免痛苦,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,於是,這就輪到政府來「高槓桿化」了 ——紛紛採取擴張性的救市政策,但其實多數國家政府早已沒有條件採取更進一步的擴張政策的條件,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的結果,可能是製造了新的泡沫,也可能 是推遲了衰退的惡化,總之,問題的根本並未解決,只是拖延,甚至反而深化。

三是危機性質的演變。從金融危機開始,發展為經濟危機,然後是社會危機,再來是政治危機。不只如此,危機發展的順序一開始是單線式的,到後來,就可能是循 環糾結式的。例如,希臘與西班牙發展到社會及政治危機之後,現在又出現銀行擠兌、資金外逃現象,又回到了金融危機。如此糾結循環,如果遏止不了,就不排除 出現軍事危機,這在歷史上有很多經驗。上世紀的一戰、二戰都有同樣的邏輯,殷鑒不遠。

其實,這一次世紀經濟危機,說到底,是需求不足問題。需求不足,根源則有兩個,一是結構性的分配問題;無論就國家層面或全球範圍來看,貧富差距都相當嚴 重,從而抑低了平均消費傾向,這是資本主義體制的老問題了,只是過去這個問題引起的麻煩是社會與政治問題,現在看來,也有經濟問題的麻煩。第二個根源與經 濟政策有關,20世紀的政策顯學是凱因斯學派,核心的政策哲學就是創造需求,以一切政策手段包括製造泡沫來拉動需求,結果是製造了短期需求,卻戕害了長期 需求。

長期的經濟體制問題與經濟政策哲學問題,持續積累,終於可能釀成新世紀的全球完美風暴。只是不知風暴過後,人們能不能從中得到足夠的經驗與教訓,現在看來,似乎並不樂觀。